长城汽车坚持自主研发创新——
着力做强做大民族品牌(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腾扬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20日 第 01 版)
一声发令枪响,2025长城汽车智慧工厂半程马拉松开跑。在河北保定长城汽车徐水智慧工厂,上万名选手穿过冲压、焊装、总装三大车间,奔向高环赛道。
车间里,跑道两侧,连排机械臂有序挥舞,智能运输小车灵活穿梭……智能化设备构成了一道独特的工业风景线。
“当时我跑得慢、落单了,一旁的机械臂识别出来,在显示屏上打出‘加油’二字,给我鼓劲!”参赛的企业员工说。
如今,机器人能高效完成车身的焊接、周转、搬运、涂胶等一系列自动化作业,智慧生产深度融入长城汽车生产线各个环节。通过持续自主创新,长城汽车已实现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与制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我国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自立自强,做强做大民族品牌。”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长城汽车始终坚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业务覆盖整车及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全价值链。2024年,长城汽车营收达2021.95亿元,同比增长16.73%。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销售新车近57万辆,同比稳步增长。
铆足一股劲,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2024年,长城汽车研发投入达104亿元,连续3年突破百亿元,占销售额的5.2%。目前,长城汽车拥有2.3万人规模的工程师团队,平均每4名员工中就有1名工程师。
走进长城汽车环境风洞实验室,密闭舱内,新款测试车正轮番经受强光照射、高温暴晒、骤雨侵袭和狂风肆虐的场景模拟。实验室外,技术人员紧盯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的各项数据。
“我们建成的环境风洞实验室,包含风机、底盘测功机、温湿度调节系统、阳光模拟系统、控制系统等35个子系统。”长城汽车技术中心环境模拟试验科科长李灿表示,“它能模拟零下40摄氏度至零上60摄氏度的极端温度,最高风速可达每小时250千米,通过模拟全球各地复杂气候,让新车研发技术达到高标准并适应全球市场。”
环境风洞实验室体现了长城汽车对技术研发的重视。企业投资近100亿元建成的试验中心,具备新能源、热管理等领域的2000余项试验能力,以及碰撞安全试验室和综合性试验场。
“电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汽车产业带来了发展新机遇。”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建军说,长城汽车近年来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打造了端到端大模型、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据智能体系和九州超算中心,自研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提供从城区到乡村、从行车到泊车等场景的智能辅助驾驶,“我们坚持把技术作为发展的引擎,矢志不渝推进研发创新。”
拧成一股绳,以垂直整合做强汽车产业
上世纪90年代,长城汽车还是一家生产皮卡的小厂,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部件依赖外部采购。为应对这一状况,长城汽车先后成立内燃机公司、零部件公司,通过整合供应链,提升了研发与生产能力。
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零部件公司依赖内部整车订单,缺少研发动力,导致成本比外部供应商还高,创新能力不足。
2018年,长城汽车零部件公司全部独立。独立后的零部件公司一度拿不到长城汽车订单。“那段时间真的很难。”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德慧说,“我们与外资公司共同竞标长城汽车的业务,不得不苦练内功,提升产品质量标准,用了好几年才实现大批量配套。”
然而,恰恰是这次改变给该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公司开始为德国宝马汽车等国际一流公司供货,进入全球供应链。
长城汽车率先进行垂直整合,经过35年发展,企业已构建可以相互辅助、资源循环的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汽车产业做强不仅是生产端、技术端,还要在渠道侧、用户侧也形成自己的独特竞争力,供应商和经销商不仅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更是‘并肩作战’的战友。要利用好数字科技,实现全生态协同优化。”魏建军说,“未来,我们竞争的关键会从产业链的竞争升级为产业生态的竞争。”
争上一口气,扬帆出海闪耀中国品牌
“这辆车充一次电续航200公里,百公里油耗仅7升。音响是环绕立体声,内置人工智能大模型。还配备了12.5升独立冰箱,最低温达零摄氏度……”今年5月,来访外宾观看了全新高山、坦克300 Hi4—T、哈弗H9等车型。
魏建军介绍,年中投产的巴西圣保罗工厂年产能将达5万辆新能源车,创造2000个就业岗位。工厂采用智能化、数字化生产方式,产品囊括纯电、混动等多种动力形式,并搭载先进的智能网联技术。
长城汽车的“生态出海”模式受到关注。长城汽车认为,国际化不是商品出海,而是品牌出海;不是产品输出,而是产业输出;国际化战略也随之从产品出口、海外直投,升级为在海外建设具备完整工艺的整车生产基地,实现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全球化布局,打造真正的全球化品牌,实现“生态出海”。
如今,在长城汽车泰国罗勇新能源工厂,本土化率超50%的新款欧拉好猫纯电车正源源不断驶下生产线。
该工厂是长城汽车继俄罗斯图拉工厂后的第二个海外全工艺整车制造基地,也是其首个海外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占地65.88万平方米,一期年产能规划8万辆。长城汽车严格遵循全球制造标准,引入先进的生产、质量管理、环保及信息化理念,运用前沿设备与技术,实现工厂的全面智能化升级。
长城汽车泰国营销总经理乃隆表示:“每一家走向海外的中国汽车企业,都是中国制造形象的代表,是中国的名片。中国品牌新能源车正加速推动泰国向电动车社会转型,让更多泰国消费者得以体验电动车。”
目前,长城汽车全球销售网络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1400家海外销售渠道,海外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全球用户超1500万;2024年,海外销量达到45万辆。
congyanfatouruzongliangkan,2022nian,zhongguoyanfajingfei(R&D)touruguimoshoucitupo3wanyiyuandaguan,jinciyumeiguo,weijushijiedier。qizhong,jichuyanjiujingfeizhichuwei1951yiyuan,zhanquanbuyanfajingfeidebizhongwei6.32%,xiangjiaoshinianqiande4.8%,yishiyigehendadetisheng,danrengyuandiyuzhuyaofadaguojia15%~25%depingjunshuiping。wangyifangrenwei,zhongguojichuyanjiudewenti,yifangmianyuzongtidetourubilibuzuyouguan,gengguanjiandezhengjiezaiyu,6.32%dejingfeiyemeiyoudedaoxiangduihelidefenpei,zaochengjingfeideshiyongxiaoyibugao。从(cong)研(yan)发(fa)投(tou)入(ru)总(zong)量(liang)看(kan),(,)2(2)02(2)2(2)年(nian),(,)中(zhong)国(guo)研(yan)发(fa)经(jing)费(fei)((()R(R)&(&)a(a)m(m)p(p);(;)D(D))())投(tou)入(ru)规(gui)模(mo)首(shou)次(ci)突(tu)破(po)3(3)万(wan)亿(yi)元(yuan)大(da)关(guan),(,)仅(jin)次(ci)于(yu)美(mei)国(guo),(,)位(wei)居(ju)世(shi)界(jie)第(di)二(er)。(。)其(qi)中(zhong),(,)基(ji)础(chu)研(yan)究(jiu)经(jing)费(fei)支(zhi)出(chu)为(wei)1(1)9(9)5(5)1(1)亿(yi)元(yuan),(,)占(zhan)全(quan)部(bu)研(yan)发(fa)经(jing)费(fei)的(de)比(bi)重(zhong)为(wei)6(6).(.)3(3)2(2)%(%),(,)相(xiang)较(jiao)十(shi)年(nian)前(qian)的(de)4(4).(.)8(8)%(%),(,)已(yi)是(shi)一(yi)个(ge)很(hen)大(da)的(de)提(ti)升(sheng),(,)但(dan)仍(reng)远(yuan)低(di)于(yu)主(zhu)要(yao)发(fa)达(da)国(guo)家(jia)1(1)5(5)%(%)~(~)2(2)5(5)%(%)的(de)平(ping)均(jun)水(shui)平(ping)。(。)王(wang)贻(yi)芳(fang)认(ren)为(wei),(,)中(zhong)国(guo)基(ji)础(chu)研(yan)究(jiu)的(de)问(wen)题(ti),(,)一(yi)方(fang)面(mian)与(yu)总(zong)体(ti)的(de)投(tou)入(ru)比(bi)例(li)不(bu)足(zu)有(you)关(guan),(,)更(geng)关(guan)键(jian)的(de)症(zheng)结(jie)在(zai)于(yu),(,)6(6).(.)3(3)2(2)%(%)的(de)经(jing)费(fei)也(ye)没(mei)有(you)得(de)到(dao)相(xiang)对(dui)合(he)理(li)的(de)分(fen)配(pei),(,)造(zao)成(cheng)经(jing)费(fei)的(de)使(shi)用(yong)效(xiao)益(yi)不(bu)高(gao)。(。)
英伟达市值五个月暴涨 6300 亿美元,估值反而下降,有投行看多,有分析师唱空,股价究竟贵了还是便宜?
1991年,贺军科在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在航天系统工作了14年。他从原航空航天部四院驻内蒙指挥部计划处助理员干起,2002年升任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时年32周岁。